为何有些子女到了50岁以后, 会慢慢对父母变得不孝了? 两个原因
有个细思极恐的现象,那就是——那些年轻时对父母感恩戴德的子女,过了五十岁以后,开始对父母渐渐冷淡、变得敷衍和冷漠,甚至还有那么一丢丢的嫌弃。究其原因,不过是以下两点。
一、生活的重压。
人到中年,到了上有老,下有小的年纪,也是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。这个年龄段的人,儿女们也长大成人,到了婚嫁的年龄。
无论是给儿子娶妻,还是给女儿置办嫁妆,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,特别是养儿子的家庭,经济压力更加沉重。
仅仅一套婚房的首付,动辄就是好几十万,加上装修和给女方的彩礼,还有筹办婚事的费用,至少得花一百万以上。
作为普通人,哪怕穷尽一生,也很难攒到一百万。为了儿女的婚姻幸福,哪怕手里面没有那么多的钱,也要借钱给儿女风风光光地办婚事。
五十岁以上的人,白天要上班,下了班,还有永远都干不完的家务,每天都很忙很累。子女结婚早的,还要帮着带孙子和外孙,活得一点都不轻松。
在这样的情形之下,如果老人还时不时地“找麻烦,”动不动就说自己这里不舒服,那里不痛快,今天要带去看病,明天要去看望慰问。
这所有的一切,都会成为压倒子女最后的一根稻草,重压之下,子女很难对老人有好脾气。
二、父母过度的索取,超出了子女的承受能力。
有一些父母,他们总是固执的抱着养儿防老的老观念,认为自己把子女抚养长大,劳苦功高,现在自己老了,子女就该无条件的对自己好,无论自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,子女都应该照办。
这样的父母,丝毫不为子女考虑,他们总是不断地索取,甚至超过了子女的承受能力。
子女年轻的时候,或许还有精力和经济能力去满足父母的要求,但是,一旦过了五十岁,无论是精力和经济能力,都很难满足父母过度的索取。
五十岁以上的人们,已经没有了年轻人的冲劲,他们在职场没有了竞争力,收入也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的身体状况也走上了下坡路。为了自保,他们不敢过度的透支身体,不敢多花一分钱,这是大多数五十岁以上中年人生活的主旋律。
在这样的情形之下,如果父母在超出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外,过度地索取,会引起子女的反感。
子女会认为父母不体谅自己,自己人到中年,生活压力那么大,父母却总是过度地向自己索取,消耗自己。久而久之,子女对父母的感情会渐渐冷漠,会断然拒绝父母的过度索取。
当自己的要求遭到拒绝之后,有一些父母,会认为子女这样做,就是对自己的不孝。可实际上,并不是子女不想孝顺父母,而是他们能力有限,不得已而为之。
子女不是不愿尽孝,而是当他们意识到,自己再也无法满足父母无止境的索取之后,才不得不选择疏远,保持适当的距离,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父母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,做到有的放矢,最大限度地帮助父母。
写在最后:
说到底,人都是向善的。不孝的子女,毕竟是少数。你养我小,我养你老,才是社会的主流。
“孝顺”这个词,并不是强压所能够得到的。孝顺的基础,是父母和子女双方彼此体谅和尊重,所得到的结果。
五十岁的子女,之所以对父母“不孝,”极少是天生的凉薄,大多是长期的压抑和关系失衡所导致。
当然,再多的理由,都不能成为“不孝”的借口。不管怎样,孝顺父母,都是子女应尽的义务,是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亲情的维系,是需要双向奔赴的。以理服人,体谅子女的难处,是父母晚年被善待的基础。
在父母需要的时候,子女要放下手里的忙,在父母的有生之年,照顾好他们,这一生,才不会有任何的亏欠。